2025年 “匠心众运” 建筑模型文化系列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航海模型运动协会联合主办,以上海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闵行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为承办单位,于10月至12月相继在上海、新疆、山东三地启幕。赛事以 “传承建筑文脉、赋能创新实践” 为核心,融合讲座、赏析、互动、体验、竞赛五大板块,打造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普及性的建筑文化盛宴。

一、赛事启幕:多维布局,构建建筑文化传播新生态
(一)多平台的跨界联动
赛事依托多平台的资源优势。除核心竞赛环节外,创新设置大咖讲座、模型赏析、展示体验等多元活动,既保留建筑模型竞赛的专业属性,又通过科普互动降低参与门槛,让不同年龄、学段的参与者都能感受建筑文化的魅力。
(二)分站特色与全国联动
赛事采用 “分站举办、全网联动” 模式,上海站、新疆站、山东站分别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设计活动内容。上海站聚焦现代建筑,设置著名体育建筑模型制作赛;新疆站侧重传统工艺传承,强化斗拱搭建传统项目;山东站主抓制作工艺,参赛学生在制作工艺上展开比拼。同时搭建官方新媒体平台,实现各分站优秀作品线上展示、异地互动,累计线上浏览量超200万人次。

(三)科技赋能的传播创新
赛事采用照片直播、视频展示、新媒体发布、多为维宣传矩阵,实时呈现活动盛况。线上平台开设作品互动区与专家答疑区,学生可分享创作心得、请教技术问题,专业教师在线解答材质选择、工艺技巧等疑问,形成 “创作 — 交流 — 提升” 的良性循环。

二、赛场风采:多元主体,演绎匠心传承与创新
(一)青少年:在实践中解锁建筑文化
青少年群体成为赛事主力军,参赛作品兼具创意与温度。上海站的中学生团队以纸质材料精准复刻传统建筑,通过比例还原与细节雕琢传递建筑记忆;传统建筑特色项目中,学生们专注于斗拱搭建与彩绘,在榫卯拼接、色彩搭配中感受古建筑的工艺之美。线上互动区里,年轻创作者们分享 “砂纸打磨墙体纹理”“ABS塑料板制作窗户框架” 等技巧,相关话题引发广泛讨论。

(二)实践体验:沉浸式感受建筑工艺
新疆站的活动中,专业的模型老师现场授课。亲手指导,带领学生学习建筑模型的制作技巧。通过实践,亲手搭建,让没有基础的同学也可以快速感受建筑模型的魅力,沉浸式体验建筑工艺和背后的文化传承。
三、行业共振:以赛为媒,搭建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桥梁
(一)赛教融合的实践探索
赛事期间举办的大咖讲座聚焦行业热点,邀请古建筑保护专家、建筑模型高手分享 “古建筑模型搭建绘制”“校园建筑模型活动开展方式” 等内容。来自全国不同学校的参赛同学,通过这次活动学习了建筑模型背后的文化和技能。
(二)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融
赛事成为建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青少年复刻的斗拱结构,到现代主义建筑模型的创意演绎,作品既展现了传统建筑工艺的薪火相传,也体现了模型创作者对生态宜居、城市更新等时代命题的思考。展示体验区中,传统木质工艺与现代建筑技术的直观对比,让参与者清晰感知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脉络。

(三)工匠精神的全民培育
赛事倡导 “精益求精、知行合一” 的工匠精神,无论是学生在模型制作中反复打磨细节,还是专家在答疑中严谨传授技巧,都在传递对品质的追求。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竞赛作品中,更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渗透到广大参与者的创作实践中,为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四、结语:匠心不辍,共绘建筑文化新蓝图
2025年 “匠心众运” 建筑模型文化系列赛事通过多元形式,让建筑文化走出专业殿堂,走进大众生活。从上海的红色建筑复刻到新疆的地域特色创作,从青少年的创意实践到行业专家的经验分享,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对建筑文化的热爱与传承。随着分站赛事的陆续推进,赛事所倡导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神,将激励更多人以匠心为笔,在建筑文化的沃土上持续耕耘,为推动我国建筑文化繁荣发展、从 “建筑大国” 迈向 “建筑强国” 贡献力量。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