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作为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官方核心活动之一,“法中商务气候论坛”在上海圆满收官。这场由法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法国商务投资署(Business France)与中国法国工商会(CCI France Chine)联合主办的双边旗舰活动,恰逢《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关键节点,深度呼应中法两国此前发布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精神。论坛汇聚中法两国政府代表、250余位行业领军企业决策者及顶尖专家学者,以“城市与工业脱碳”为核心议题,围绕可持续消费与循环经济、能源转型、低碳技术创新三大关键领域展开深度研讨,通过政策对话与实践分享,构建起中法绿色产业合作的高端对接平台,为全球碳中和目标注入中欧协同新动能。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法国工商会会长贺明(Rémi PAUL)与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朝晖分别致辞,共同强调中法气候合作的战略价值。贺明指出,《巴黎协定》签署十年来,中法已从政策共识迈向产业协同,本次论坛纳入进博会官方日程,正是双边落实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将绿色承诺转化为务实行动的重要体现。

刘朝晖表示,上海作为中国低碳转型标杆城市,正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构建绿色产业生态,期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吸引更多中法绿色技术与项目落地,打造双边气候合作的“上海样板”。
法国路威酩轩集团秘书长马克-安托万·雅梅围绕“奢侈品行业可持续转型”发表主题演讲,提出“环保创新与品牌价值共生”理念;欧莱雅集团北亚及中国地区可持续发展官朴智鲜详解企业“全价值链减碳”战略,其“2030年运营碳中和、2050年全价值链净零排放”的目标,与中法联合声明中“加快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承诺高度契合,引发全场共鸣。
在圆桌论坛环节,三场专题圆桌论坛,覆盖“消费端-产业端-技术端”脱碳全链条,呈现跨界融合的鲜明特色。

首场圆桌聚焦“可持续消费与负责任创新”,迪卡侬、达能、之禾集团及万凯新材的代表,从零售场景改造、食品循环经济、时尚低碳转型、新能源材料应用等视角,分享“企业引导+消费者参与”的减碳模式。达能中国区可持续发展负责人透露,企业已实现包装材料70%可回收利用,未来将深化中国供应链合作;之禾集团介绍“旧衣回收-纤维再生”闭环体系,低碳产品线占比超40%,印证了可持续消费的商业可行性。
第二场以“脱碳与能源转型”为核心,米其林、GTT公司、达飞轮船及苏美达国际的嘉宾,聚焦工业生产、船舶运输等领域交流经验。米其林代表详解“绿色工厂+低碳产品”双轮战略,其在华工厂绿电使用率达65%,本届进博会展出的71%可持续材料轮胎,采用天然橡胶、回收炭黑及稻壳、橘子皮提取的生物基材料,目标2050年实现轮胎100%使用可持续材料;达飞轮船分享“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碳足迹追踪”方案,为跨境物流绿色转型提供样本。
第三场围绕“气候技术与创新”展开对话,法国电力集团、宁德时代、阿里云等企业专家,描绘技术驱动低碳未来的蓝图。宁德时代代表介绍钠离子电池在工业脱碳中的应用,阿里云展示“数字孪生+AI”碳排放监测系统,施耐德电气分享智能控制助力能源高效利用的实践,嘉宾们一致认为,中法技术优势互补将催生更多跨界合作机遇。

圆桌讨论后,米其林全球首席财务官兼全球总经理夏逸夫发表主旨演讲,强调“气候行动是投资而非成本”,宣布加大在华绿色研发投入,彰显法国企业深化合作的决心。

法国欧洲和外交部主管外贸与吸引力的部长级代表尼古拉·弗里西耶在闭幕致辞中,高度评价论坛成果。他指出,中法气候合作已成为双边关系“新支柱”,本次论坛促成多项合作意向,未来双方将深化技术共享与标准互认,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欧方案”。

本次论坛得到中法政府部门高度支持,法国驻华大使馆商务投资处与中国法国工商会团队全程统筹。作为进博会官方活动,本次论坛不仅是对《巴黎协定》十周年的致敬,更是中法将气候共识转化为产业合作的生动实践。随着双边合作持续深化,更多创新成果与项目将落地生根,为全球温控目标贡献中欧智慧与力量。
标签:
